第38集:陈朝兴亡

公元548年,投降南梁的东魏叛将羯族族人侯景举兵反叛,85岁的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在侯景之乱中,生生饿死于朝堂之上,掌握国家命脉的江南士族也惨遭屠戮,消亡殆尽,那段时间,江南的人口锐减,昔日繁华富庶之地,瞬间成为千里烟绝,白骨成聚的人间地狱。江南需要一位英雄,能够兴亡继绝,保存文化根脉,救民于水火之中,陈霸先,这位出身寒门的江男子弟应时而出,他兵出岭南,北伐判乱,又聚北方大军入侵,终于建立陈氏王朝,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江南重现繁华盛景,然而,仅仅在33年之后,他的后人陈叔宝在王朝危难之时,竟悠然吟出玉树后庭花,花开开不复久的亡国之音,陈霸先的英雄之梦最终凋零在陈后主的莺歌燕舞之中。

长兴县 浙江省湖州市

陈武帝陵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这里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古称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曾有大量的蛮族居住,属于南方的土著居民,在五溪蛮的后裔中有一位贫穷的少年,他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陈霸先。(导游:这位就是陈霸先,他这里的打扮呢,是一身贫民的打扮,因为陈霸先他没有出身豪门,用现在的话讲呢,他就是说出身贫寒的家庭,)在陈霸先的故乡,他的乡亲们更愿意相信这位祖辈以布衣之相直面世人,但同时又把种种神迹附着在他身上。在塑像的后面有一座亭子,亭子里面有一口井,当地人称这口井为圣井。

文博研究员-梁奕建:浙江长兴县一位文博研究员,为了确认井的历史,他曾经到过井下人进行考古研究。

文博研究员-梁奕建:这个井圈,不是原件,因为它的口径,他原来的这个井口离我们现在这个地面约1米左右,这个井加起来这个地面,那么下去还1米左右,这里有小瓦,中间是小瓦,下面下去有四块条石拼合起来的,这是他真正的井口,在我们当地,民间有很美丽的传说,在他母亲在井边打水的时候,突然看见一条小白龙进入他的腹中,然后他就怀孕了,然后陈霸先后来就出生了,出生之后呢井里的水都沸腾了,然后家人把井里的水舀出来给他沐浴,然后这口井称为-圣井。

这位未来的英雄出生于垄亩之中,因为家贫,陈霸先早年以捕鱼为业,后来做了村官,在乡里任过里正,闲暇时间陈霸先喜欢涉猎史籍、好读兵书,苦练武艺,家门口这口井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大志,他决心去更广天地闯一闯,不久,陈霸先来到都城建康,管理起油库,因为聪明伶俐,身为梁朝皇室宗亲新瑜侯萧映的传令官,虽然出身寒微、地位低下,但他晓习吏事,勤于工作,因而深受萧映喜爱,萧映调任广州刺史,将陈霸先也一道带上,将其引入幕僚担任中直兵参军,受命召集士马,成为主管军队的一名武官,这是陈霸先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此时陈霸先正是30多岁的壮年时期,然而陈霸先要想真正上位,还必须突破一种无形障碍,那就是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虽然重建了黄权政治,少数寒人得到了皇帝信任,但士庶别国之章也,门阀制度戒备森严,豪门大户盘根错节,极力把持政权,所谓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寒门仍然饱受排挤,难有出头之日。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六朝的时代是一个中国历史一个特别讲贵族身份的时代,梁启超甚至说,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贵族时代,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出身,有个好的出身以后,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这种氛围之下,陈霸先这种出身寒族的,地位很低的人很难冒头的,那么怎么后来就冒头了呢,这个大的被的背景,侯景叛乱548年,那么对江南地区造成打击非常大,不仅是经济的破坏,而且更多从东晋以来,迁到江南一带的世家大族基本上给毁灭掉了。

陈霸先的真正崛起就是在侯景叛乱中,面对着满目残山剩水陈霸先率领3000广东地方兵团,挥师北上出师勤王,讨伐侯景期间,他遣使江陵,投奔到湘东王萧绎,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门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性,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寒门出生的陈霸先开始展翅高飞。在侯景之乱后,活跃在梁朝政治舞台上的有两大权臣,一个是出身寒门的陈霸先,另一个就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太原王氏王僧辩,在结成政治同盟之后,陈、王联军势如破竹,不久就攻破建康,剿灭了侯景的叛军,侯景之乱平定后,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

元帝登基后,照例论功行赏,评定侯景之乱以陈霸先之功居多,梁元帝仅封陈霸先为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而将王僧辩封为太尉,镇建康,军功卓著的陈霸先虽然享有三公之誉,但其实依然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士庶天隔,在陈霸先的安置问题上可以看出,以元帝为首的梁朝皇室与世族对寒门出身的陈霸先充满戒心,梁朝最大的矛盾,其实不仅在萧墙之内,更在国境之外,在北方两个虎视眈眈的鲜卑强国北齐和西魏,借助侯景之乱夺取了梁朝的大片土地。甚至梁朝一向赖以凭借的长江天险,也有近一半落到北方敌国的手里,梁朝此时已经危如累卵。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楼劲:梁武帝这些宗室是分崩离析,各地的豪强是在观望,侯景之乱不过是北方一只大政治集团,但就这样一支力量,它灭掉了南梁,我们看到这个事实我们可以肯定,就总体国力就总体力量来说,北强于南,大势已成。

荆州古城 湖北省荆州市

湖北省荆州市,是当年梁元帝称帝的江陵,1500多年前就在这个地方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陵焚书,公元554年,在侯景之乱平定三年后,西魏大军突袭江陵,梁元帝深陷重围。

这里是荆州图书馆,现在这个图书馆有40多万册图书,其中有2万多册古籍藏书,这样的藏书规模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多,更无法跟大型图书馆相提并论,但1500多年前,这里是整个中国藏书最多的地方,鼎盛时期,古籍藏书就达到14万卷之多,然而浩瀚书海已荡然无存,历任的荆州图书馆馆长就只能在这不多的古籍中寻找当年曾经的辉煌。

荆州市图书馆馆长-欧阳军:梁元帝在这个地方将14万卷藏书毁于一旦,他焚的这些书应该来讲,都是非常珍贵的图书,作为图书馆馆长,每每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心里都蛮不是滋味的。不然的话,我们荆州这个地方可能是有文化大都

从梁元帝内心来讲,他应该是很复杂的,他也不希望把这个书毁掉,从他内心来讲,他觉得这么一些好东西,我这么珍爱的东西,我不应该留给你们这些蛮夷,我不应该留给你们,有时候那在死的时候,把这样一些珍贵的东西随着一块焚掉,好像感觉到自己的一种捍卫,或者是这样一种心态。

在江陵陷落之前,梁元帝萧绎烧毁了历年精心收藏的14万卷图书,要用这些书为自己殉葬,自谓文武之道,尽今夜矣,史称江陵焚书,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从数量上说,梁元帝毁灭了传世书籍的一半,从质量上说,他所毁的是历代积累起来的精华,梁元帝兵败被俘,被问及焚书原因时辩解道,读书万卷,尤有今日,故焚之。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楼劲:这个焚书当然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图书的那么十几次重大灾难当中重要的一次,为什么我们以后可以说,基本上除清朝以外,都已经累积了这么多,又积累了1000多年,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

随着江陵焚书,梁朝也随即灰飞烟灭,江陵破后,梁朝的存亡重任落在了陈霸先与王僧辩二人的肩上,身为梁朝重臣王、陈当然不肯听命于北方强权,他们决定迎立梁元帝的第九子,时年13岁的萧方智为帝,而此时的北齐也想在江南扶持一个代理人,他们所选中的是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在安徽巢湖北齐大败王僧辩,并迫使王僧辩答应了北齐让萧渊明在建康称帝的要求,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治联姻,因为王僧辩的变节、背叛终于分崩离析,公元555年,陈霸先从京口举兵偷袭建康,杀死王僧辩父子重新立萧方智为梁敬帝,自己都督中外诸军事,看到苦心扶持起来的代理人,须臾之间就被推翻,北齐政府岂能坐视不管,一场决定南方命运的战争即将展开。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每年夏天的玄武湖畔,荷叶田田绿变了整个湖畔,刚刚进入建康的陈霸先,此时面临着兵出岭南以后最严峻的考验,北齐为了侵占南朝,组织了10万大军挥师南下,江南的梅雨,遮天蔽日、连绵不绝,齐军官兵都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阴雨天气,在久攻不下之后,士气开始低落,而陈霸先要等的就是这一刻,6月11日天气转晴,决战的时刻来临了,陈霸先希望将士们可以饱餐一顿,然后被围困数月的健康城,粮草匮乏,就在此时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及时送来3000斛米,1000只鸭子,陈霸先大喜,立即命人煮饭烹鸭,又从玄武湖中割来许多荷叶,以荷叶裹上饭,配上几块香喷喷的鸭肉,这就是南京城著名的荷叶饭的来历,将士们吃得痛快淋漓,士气大振,一举歼灭了齐军主力,退至江北的齐军10万人马只剩下两三万,北齐至此一蹶不振,陈霸先终于击败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陈霸先将北齐势力赶出长江以南以后,萧梁政权自然会转让给他不可,他打下了江山,他准备坐江山了,公元557年54岁的陈霸先迫使萧方智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陈朝,定都建康,是为陈武帝,从此,寒族全面上位。年少之时,陈霸先便离开了家乡,30多年后,这位寒门之子登基称帝,走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成为一国之君臣后,陈武帝依然不忘寒门本色,更提出了务在廉平的施政治国理念,突出表达了寒门庶族的政治诉求及其主张,这和南朝士族追求奢靡淫侈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994年当他的后人在故乡长兴重修陈霸先故居时,也遵循了陈武帝节俭的风尚,整个纪念馆看不出任何奢华。

文博研究员-梁奕建:我们这里最为珍贵的一件文物,就是由明代的长兴县令归有光和县丞吴承恩合作的一块碑。《圣井铭并叙碑》他们两个人在文学史上那种位置,是人们很仰慕的,他写的是恭俭勤劳、志度宏远,勤劳致富,江左诸帝,号为最西贤。

作为开国之君陈武帝意志、品质顽强,工作作风朴实,在执政期间,他一改皇宫里的奢华,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倡导俭以养德之风,反对奢靡浪费,陈武帝以俭素自率,常膳食不过数品,私乡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馐,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废,即使后来江南经济复苏,宫中依然衣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那个时期陈朝上下,为政宽简,民力得以恢复,江南一度破碎的山河,生机出现,历史选择的出身寒族的陈霸先,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与无望之时,最后黄袍加身收拾其残破的山河,避免了江南遭受更为残酷的战火,同时几乎以一己之力保护了华夏文化在南方得以继续传承与发展。如果形势就这么发展下去,陈朝是很有可能在专注积蓄国力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强盛,但是历史总是被无数的偶然事件改变了走向,公元559年6月,在位仅仅21个月的陈武帝在建康城中猝然长逝。

万安陵 南京市江宁区

这里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万安陵,有一种说法称,陈武帝死后就葬在了这里,在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万安陵,甚至是连当地人都不熟悉的景点,这里只留下了两只孤零零的石兽,陈武帝创建的王朝早已成为过往云烟。但1500多年前,那个南朝历史上疆土最小,国内最孱弱的陈朝,却顽强地守住了中国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为此后隋唐大统一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遗产。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楼劲:在北齐和侯景这两个集团都是六镇兴起的胡化汉人集团,所以是一个十分落后,十分残暴、很黑暗的一种统治,相对这种统治来说,陈霸先能够力抗高齐、西拒西魏,为那当然是一个民族英雄,通过陈朝对江南的梳理和治理,因为他一开始需要平定各地的叛乱,平定江南各地叛乱的过程当中,他把江南地方豪强势力极大的削弱,这个过程是有利于以后隋代的统治。

陈霸先打下的江山,百废待兴,他登基后的两年就赍志而殁,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由于陈霸先儿子不在身边,所以由侄子陈蒨继位,是为陈文帝,陈文帝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他曾追随武帝南征北战,对王朝的未来充满忧患意识,他在位期间,先后平定湘郢王琳,临川周迪,建安陈宝应等地的判乱,继而封锁巴丘,阻止了北周顺江东进,同时文帝整治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鉴湖风景区 浙江省绍兴市

这里是绍兴鉴湖,是浙江著名的旅游景点,在陈朝这里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陈文帝执政期间,湖水顺着开凿的长达120里的水道,灌溉千里良田,直到今日,这些河流依然存在。陈文帝在位期间,陈朝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势开始强盛,随着陈朝的稳定强盛,北周开始与陈朝修好,陈朝派遣使者周弘正尚书来到长安,迎回陈文帝的弟弟陈顼,也就是后来的陈宣帝。多年的囚禁经历令陈顼对国破家亡有着切肤之痛,登上帝位之后,对王朝兴衰充满危机感和使命感的陈宣帝便立志北伐,开疆拓土,从战略形式上看,南朝长时间占据着淮南江北,被北齐掠取,而陈朝西面的荆州、巴蜀又被北周夺得,没有战略纵深,成为陈朝国防最大的弱点。

公元573年,陈朝10万大军渡过长江,征伐北齐,北伐军风行电扫,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将淮南大片土地重新收复,但形势大好的时候,陈宣帝却突然命令部队停止北伐,陈宣帝没有乘胜而上,是因为当时陈朝国力孱弱,北伐透支了这个刚刚恢复生机的王朝,相反,趁着北极、陈朝互相牵制,渔翁得利的北周开始了和兵之旅,一举歼灭已经被陈朝军队击垮的北齐,公元577年,北周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统一使陈朝面临一个更加强大的对手,而而不甘心坐视北方日盛,却未能判明形势的陈宣帝,在这个时候再次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只是这一次陈宣帝遭受了重大打击,徐州之战几乎使陈军全军覆没。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楼劲:宣帝北伐,第一次是陈朝没有准确的估计当时南北形势,没有正确地认识到当时依然处于北方明显占强这样一个基本的实力对比,同时呢也怀有骄傲情绪,那当然了,这次战争过程中也使得陈朝原来就不怎么样的国力遭到一次重挫,那恢复起来又很费事,所以这次北伐的失败,只能说南朝真是气数已尽。

公元582年,充满忧患意识、志在荡清四海,包吞八荒的陈宣帝,再三叮嘱后人、文武内外,俱罄心力,当官务职,重在协和之后,撒手西去。陈王朝在建立25年之后交到了陈叔宝手中,陈叔宝就是著名的陈后主,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佳人早插鬓,试立且徘徊。这是陈后主所做的《梅花落》。陈述宝的身份是皇帝,他的责任是治国兴邦,但他对这样的身份,这样的责任并不怎么在意,面对的旖旎的江南,陈后主更愿意做个诗人、吟诗而唱,陈后主自小命运多舛,两岁时江陵城陷,他和父母一同被西魏掳走,直到公元562年他才回到江南,此时的陈叔宝九岁,被立为安成王世子,陈叔宝蒙难之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娃娃,等到初识世事,已成为安成王世子,尽享荣华富贵。陈叔宝不像父亲陈顼那样坎坷之中,知宗庙之负重,识王业之艰难,唐朝魏征说,陈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大体是不错的。陈朝内忧外患,已经风雨飘摇,陈后主在刚刚继位的时候,也曾出惧阽危,屡有哀矜之诏,在他继位诏书中有这样的话,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意思是不能贪图安逸,无所事是,不敢忘怀治理国家。如果陈后主能像他即位宣言那样充满忧患意识,励精图治,或许还能暂且维持半壁江山,但偏偏陈叔宝就是一个胸无大志,乐于苟安的皇帝。

秦淮河 江苏省南京市

十里秦淮,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在这条河流经过的建康城里,一国之君陈叔宝更是雅好文学,而且尤其善长宫体诗,宫体诗的题材以吟风弄月,江艳情狭邪居多,风格轻浮绮艳,纤巧弄丽,陈叔宝当太子的时候,在东宫之中便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学集团,孟暄,孔范、江总,王源等十余人不尊礼节,行事放肆,号称十狎客,陈叔宝继位后,这个文学集团有了皇权的庇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被称为文宗死后被后主尊为词宗的徐陵,更是其中翘楚,为了迎合陈后主的好尚,徐凌特意编纂了一部专供宫中女性吟咏的诗集《玉台新咏》,《玉台新咏》在文学史上一直有着较高的文学地位,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部诗歌总集.

方麟:这个《玉台新咏》里面收录了大量的宫廷体诗,他也收录了像《孔雀东南飞》这样歌颂女性反抗封建压迫、封建礼教这样的好的作品,但是他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有些俗,真的是俗不可耐,宫体诗关心的是什么,是女性的美貌、身体、还有床第之欢,他们可以用一句话就是说他的儿女之情,风云气少。

作为君主,陈后主当时继位时的政治宣言抛到脑后,不但不居安思危,反而沉湎于自己喜爱的文学,整日不理朝政,忙着与文学侍臣游宴后庭,自此陈朝国政颓废、纲纪不立,君臣一起沉湎于妩媚的江南文化,终日做着粉红色的梦。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就是这样的一个美人,史书记载他发长七尺,真黑如漆,光可照人,举止娴雅,容色端丽,每瞻视顾盼,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在阁上梳妆时,面临轩栏,宫中望之若神仙,从当太子的时候,陈叔宝就和张丽华两情缱绻,当年陈宣帝帝刚刚去世时,陈后主曾被自己的弟弟,想取而代之的陈叔坚砍伤,养伤期间,屏去诸姬,独留张贵妃随侍,加之张贵妃记忆力极强,许多奏章能过目不忘,所以陈后主对张丽华极为宠,所以陈后主对张贵妃以及其他嫔妃的宠爱,体现在历史上著名的三阁之中。自武帝开国以来,内庭陈设都很简朴,但这一切在陈后主这里发生了变化。

陈后主即位的第二年,便大兴土木,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修建了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中间以辅道相通,广数十间、门窗、壁带、挂楣、栏杆都是檀香木的,并以金翠珠玉装饰,阁内所设宝床,宝帐,瑰奇珍丽,进古所未有,每每微风徐来,相闻数里,朝日出照,光映后庭,江南多佳丽,三阁新落成,陈后主为此赋诗《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句脱俗,令后人赞叹,但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却成为著名的亡国之音,东南妩媚,雌了男儿,温柔妩媚,随着江南文化的精致成熟,自然山水成了人文山水,长江天堑也变成温柔妩媚起来。而这个时候,在北方,北周已被隋朝取代,励志再造统一的隋炀帝杨坚已经剑指江南,除了不守君道,沉湎文学、奢侈腐化、放纵寻欢以外,陈后主在政治上也表现昏庸,所用非人,公园586年34岁的陈叔宝颁发一道诏令,要效仿上古先贤唐尧夏禹,置荐鼓,听臣言,面对隋朝的大兵压境,陈国大将任中上书进谏,现在的官场公然行贿受贿,小人内外勾结,已经乱了朝纲、违背了法典,倘若边境有战事,我们的大业就要毁于一旦了,孔范是陈后主的狎客,因文章艳丽而被宠幸,官职都官尚书,他竟然训斥仁忠说,我们有长江天险,边关战是何足挂齿,你们边关将帅不过是匹夫之勇,哪里比得上我深谋远虑,陈后主听了这样的话,当即黜夺任中兵权,此后只要陈朝将帅稍有过失,陈后主就会下诏夺去这些将领的兵权,转而分配给文官,最终导致了陈朝文武解体,陈后主任用的小人有施文庆、沈客卿和孔范等人,他们大多好文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擅,如果只是一帮文人饮酒做赋,那么对王朝也没有太大的祸害,毕竟文不误国,但陈后主身边的很多文人自取其荣、不存国计,在治理国家、稳定边疆等关系国运的大事和后主一样,没有任何韬略可言。

公元588年冬,隋朝8路大军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同时向南朝发动的全线攻击,大兵压境之时陈后主依然纵酒行歌,以为可以凭借长江天御敌国门之外,然而,虎踞龙盘何处是,滚滚长江终究挡挡不住隋军的铁蹄,粉饰太平掩不住虚弱的本质,人造盛世更挽不回王国的命运,公元589年正月,城破国亡,陈后主粉红色的梦,终于在没有任何大决战的情况下,凋零在妩媚的江南,在南京鸡鸣寺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口水井和陈武帝的那口圣经一样,这口井也有一个名字叫胭脂井,而且这口井名气甚至比圣井的名气还要大。

邵磊:亡国之夜,陈后主带着两个心爱的妃子,一个是张丽华,一个是孔贵妃,跳进去,苟且偷生,准备躲过这场劫难,当时随行的大臣都纷纷劝阻,陈后主不要这样做,这样做毕竟有失国体,苟且偷生容易被后人诟病,都纷纷劝陈后主干脆衣冠正坐,面对随军的进犯,但是陈后主惊慌之下,完全不听臣下的劝阻,当时有的臣子为了劝说,这个陈后主就不要这么做,甚至于把身体趴在这口井上,阻止这个陈后主进入这个水井之中,但是陈后主执意不听,带着两个贵妃下到井底去了。

这口古井并不是陈后主遁入的那个古井,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史实和传说附会在眼前的这口古井里。亡国之夜陈后主忘了一国之君的威仪,竟没忘了心爱的嫔妃,如果仅仅是才子佳人,这一段在生死之间的经历,或许被传送成一段佳话,但作为一个皇帝,陈后主在国破之际,贪苟且,失威严,却是他被历史最为诟病的,而且闹剧在他躲进井里之后还没结束。

采访:当天晚上就被发现,然后是带着他的两个妃子从水井里面被隋军的军队用绳子给捞上来的,当时是,一个绳子上面拽着三个人,所以隋朝军士觉得很重,当时出来的时候,他的两个妃子都非常惊慌失措,身上沾满了很多胭脂层,落在这个水井的井栏上,所以这个水井后来又得名胭脂井,这个水井的井栏上的确有一些红色的痕迹,这些都算胭脂,都算传说是胭脂的痕迹,但实际上,它不是胭脂的痕迹,它是那个石脉,红色的石英岩,石脉造成的。

当年陈武帝霸先出生之时,长兴的古井井水沸腾,等陈朝大业已成,那口井被尊为圣井。33年之后,曾经的王朝便已经走到尽头,陈后主更是遁入古井,耻辱加身,他藏身的这口古井,除了胭脂井的称谓之外,南京人还把这口井叫做辱井。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陈后主陈叔宝,我们可以说是爱情的圣人,从文笔的感人来看,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地位,我们不能说他是个暴君,但真的是一个荒主,陈后主去世的时候,隋朝给他的谥号炀,跟后来隋炀帝杨广那个炀一样,炀是什么意思,就是荒怠政务,一天到晚吃喝玩乐的玩乐,玩的,这是恶谥。

亡了国的陈后主,在陈朝灭亡16年后,因疾善终,时年52岁,然而至此,他也没能再回到建康,因为他曾经的都城建康,已经在陈朝灭亡之后,被隋军夷为平地,南京城城内,如今只留下大约300多平米的南朝遗迹。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南京今天看不到多少陈朝的东西,但是这个看不到以后,反而是一种虚景藏情,在陈朝这个33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历史我们不一定要得像唐朝,汉朝,明朝,清朝那么长,有的短的历史,它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段把很多东西反映出来,陈朝在这一点上,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个王朝。

历史90秒:鸠摩罗什

公元383年前秦名将吕光,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远征龟兹,这次征战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位西域高僧,这是一个真实而传奇的故事,在吕光大破龟兹之后,这位西域高僧开启了他艰难而漫长的中原旅程。此时的长安沉睡了200多年的梵文佛经和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译经场在等待着他的到来。鸠摩罗什,正是这位历尽沧桑学贯中西的西域高僧,用他流畅优美的汉语语言表达和独创的佛经文体,将传世千年的佛学经卷,深邃而悠扬的呈现给了这片土地,使佛教真正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