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慈善捐赠和避税的事儿 

原创 半隐唐朝 唐书院 2024-03-05 20:01 江苏

前言:2月27日,小圈子陪读维斯科金融公司股东大会内容时,遇到一段关于慈善的话题,借机聊了聊在中文世界里,经常被污名化的慈善和避税相关内容,里面也涉及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扣税和退税的一些常识。

正巧那天媒体报道了巴菲特和芒格的好友桑迪·戈特斯曼(见书房2023年5月18日文章《桶里射鱼的快乐》)的遗孀Ruth Gottesman向爱因斯坦医学院捐赠10亿美元,专项用于免除医学院所有学生的全部学费的事儿;

IMG_258IMG_261

同时我国2023年度的个税汇算清缴也开始了,这些内容可能有些朋友刚好用得上,于是就插个队,优先发出来。

聊聊慈善捐赠和避税的事儿,唐书院,18分钟

唐朝:今天我们借芒神的一句调侃,聊聊舆论领域里,长期或有意或无意地对“慈善捐赠避税”的误解或者污名化。

这个提问,资料记录的比较简单,但从上下文可以推测出,这名股东提的问题是:

巴菲特把自己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都捐了,因为这些受捐基金会每年必须要捐出5%的资产,所以基金会必然会卖出股票,增加市场抛压,对伯克希尔股价造成压力。

请问查理有没有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芒格回答到:这个问题非常易于解决,我2秒钟就想到了答案。假如基金会必须捐出5%的资产,那么伯克希尔可以支付股息或回购股票。

这对我们来说没什么问题,因为我们现金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满足各位股东的资金需求易如反掌。

假如你只是担心着这么简单的问题,那么你的生活可真美好啊!

大家都知道,以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为代表的大量美国富豪,都承诺及实施着大量的慈善捐赠,或者捐赠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或者捐赠给自己信任的其他慈善基金会,从而完成财富积累到反哺社会的圆满人生。

这里面有宗教的力量:人是替上帝保管财富的;财富数字的积累是证明一个人被上帝垂青及荣耀上帝的过程;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带着巨额财产进入天堂犹如骆驼穿过针眼……等等。

有人格的力量:对财富来源于稳定社会制度的感恩;对贫穷的同情和共情;不希望后代躺在天文数字的账户上失去做事业的兴趣和乐趣……等等。

也有社会氛围的力量:别的富豪都捐,你不捐会让人觉着你是葛朗台,冷血,甚至空有架子,其实没钱……等等。

还有税制设置的力量,慈善捐赠可以避税。

但避税这点,由于其知识复杂,往往在传播中被有意无意地省略。然后大量受众接受到的印象就是:

富豪不是好人,捐赠其实是为了逃税,尤其是捐给以自家姓氏命名,自家人管理的基金会,那简直就是名利双收,左口袋进右口袋,甚至还有传言说“捐钱=赚钱”的。

这些愚民和污名化慈善捐赠的言论,往往因为其一眼蠢,略有思考能力的人实在放不下脸去驳斥,反而在网络上传播极广。

慈善捐赠确实能避税,主要是避资本利得税、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

美国税制的设置,鼓励这种捐赠和避税。背后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说,就是你要做慈善捐赠,反哺社会,我税务局陪着你一起捐。

我国也有类似的鼓励慈善捐赠的规则。

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未来三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个人的慈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企业今年税前利润1000万,按照标准所得税税率25%计算,企业应该缴纳所得税250万,净利润750万。

如果这时,企业向税务局或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非营利慈善组织(最常见的就是红十字会,希望工程之类的)捐赠120万,税务局允许你将这120万作为费用扣除。

于是企业今年的税前利润变成1000-120=880万,缴纳企业所得税880x25%=220万,净利润变成660万。

注意,捐赠这个行为,依然导致企业的净利润从750万减少至660万。企业捐了120万,导致企业净利润减少了90万,另外30万就是税务局的“陪捐”。

如果你今年不是捐了120万,而是捐了300万,那么你今年依然只能税前扣除120万,缴纳220万税收。但剩余的180万,可以在未来三年里企业有税前利润的时候,分批像今年这样做税前抵扣。

网上某些无知或者有意污名化慈善捐助的人,障眼法通常就用在这里。他们有意无意地误导读者,让读者以为是原来1000万,缴纳250万所得税,通过捐120万,只用缴纳250-120=130万税款。

记住,不是这样的,捐赠行为只是税务局陪着你,将你所捐赠的那部分款项所对应的税收,一起“陪捐”给慈善机构了,避不了企业剩余部分利润的税收。

企业并不能因为捐赠而让自己净利润增加,要说好处,顶多只能说是实际捐了90万,享受了捐赠120万的善名。

个人同样。你今年赚500万,按照个税税率,你需要缴纳500万x45%-速算扣除数18.192万=206.808万税款,到手收入293.192万。

但如果你向红十字会捐了150万,那么你还需要缴纳350万x45%-18.192万=139.308万个税,到手收入500-150-139.308=210.692万。

这里的45%和181920,有些朋友可能看不懂,我顺便简单聊聊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我国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税按照年应纳税所得额的高低,分为七级,每一级的跨度及对应的税率如下表。

IMG_267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指你的全年总收入减去六万(每月5000元免税额),再减去你按照税务局规定申报的社保公积金和专项附加扣除额(若有):

比如是租房住,每月允许抵扣800、1100或1500元(按城市大小,不按你实际支付租金多少);如果是有买房的按揭,每月允许抵扣1000元;孩子读书每月允许扣2000元等。

年收入-6万-社保公积金和专项附加扣除总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上表的税率对照纳税。

举个例子,你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30万:强调一遍,是年度总收入减去六万再减去申报的抵扣(若有)之后的30万。

首先是3.6万之内的部分,按3%征收;3.6至14.4万之间的部分,按10%征收;14.4万至30万之间的部分,按20%征收。

36000x3%+(144000-36000)x10%+(300000-144000)x20%=1080+10800+31200=43080元,需要缴纳43080元的税收。

这样逐级计算非常麻烦,所以实践中税务会计们倒推出一个速算扣除数,就是上面表格最后一列的数字。

大家计算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年度应纳税收入x对应级别的税率,然后减去速算扣除数,结果和逐级计算是一样的。

比如年应纳税所得额是30万时,对应的税率是20%。就可以直接用30万x20%-速算扣除数16920=43080元,这就是你应该缴纳的个税,和前面逐级计算的结果一样。这是一个简单速算法。

前面那个例子里,提到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或350万时,减去的181920元,就是年度应纳税收入超过96万后的速算扣除数。

这个个税,是在你每次获得收入时,先由支付者直接按照某个预估税率代为扣除和上缴,然后第二年3~6月汇总清缴上一年的。届时或者你给税务局补税,或者税务局给你退税。

注:支付者只有代扣代缴了,这笔支出和税款才能作为他的成本,体现在利润表里。如果他给你付了钱,但没做代扣代缴,他就只有收入记录,没有支出记录,会增加他的税前利润,多交所得税。税务局的系统,就这样把所有人的收入支出汇总了。

让我们回过头来说美国富豪捐赠,相关的抵税和避税,和我们的企业或个人抵税大致差不多。

先说资本利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资本利得税,是美国税务局对投资者(个人或企业)的获利部分所征收的税款,简单举例就是对股票买卖所赚的差价部分征税(我国还没有开征这个税)。

对于美国的个人账户而言,股票交易产生的盈亏是纳入年度收入总额计算的。按照年度总收入数额的高低,对应的税率从最低10%到最高37%,就像我们上面的3%~45%一样。

对于企业所持股票的买卖利润而言,目前税率是21%——此处及以下的税率,都是我记忆里的数据。由于美国税率经常有调整,我没有跟踪,只是有个大概印象,所以不确定数据是否还准确,但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不影响这件事的表达。

慈善捐赠避资本利得税或个人所得税,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股票直接捐给获税务局认证的非营利性质基金会,不作为卖出看待,不征收资本利得税。

这相当于推迟纳税了,基金会不仅拿到了捐赠者的钱,还同时享受了以税务局的无息贷款(利润对应的应缴税款)投资的待遇。

我记忆里未来基金会卖出股票的时候(利润是以捐赠者的买入成本到基金会卖出价之间的差额),税率也会比企业直接卖出要稍微低一点,但我没翻到这个记忆的来源,暂且搁置。

再说遗产税(这个税种,我国也没有开设呢,但这只是迟早的事儿)。

发达国家大部分都一方面通过自由市场经济,鼓励财富创造和积累,同时会通过遗产税拦截财富的代际传送。

我以前在书房写过,美国人每年有一定数额的财产赠与额度,可以将自己的资产合法的,免税的移交给后代。

这个额度过去是每年一万美元,现在提升为每年一万五千美元了。美国中产阶级绝大部分都会利用这个额度,每年顶格移交资产给后代。

为啥呢?因为去世后一次性移交的遗产税太吓人了,遗产超过100万美元的,面临的税率大概就是政府拿走一半(只针对后代,父母和配偶继承不需要纳税)。

富豪们的资产多以企业股权及不动产的形式存在,直接传给孩子政府拿走一半(如果卖掉移交现金,那要先交资本利得税,再交遗产税)。

如果捐给非营利基金会,相当于自己捐了一半,税务局陪着捐了一半。这就是避税。

以上可以看出,所谓避税或抵扣税款,只是避开了“慈善捐赠部分所对应的税收”。

捐赠人是以自己的财产全部捐赠,换取了税务局陪着捐赠。而不是从税务局那里套取了什么好处。

然后,捐赠的基金是有要求的,不是说你随便捐给自己设的一个什么慈善项目或者随便捐给谁都可以,必须捐给税务局认可的基金会。

而获取税务局的认可,需要在慈善捐助方向、善款募集及管理、人员工资支出及慈善支出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都符合税务局的要求才行。

这个,我国也一样。企业或者个人的捐赠,如果你不想抵税,当然随便你捐给谁都行,反正是你自己掏腰包。

但如果你想要抵税,那就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实施捐赠」。

路边施舍给一个可怜娃,或者你私自拉一车羽绒服、米面粮油去灾区,那都是享受不到抵税待遇的。

在美国,符合标准的慈善基金,每年必须至少将基金净资产的5%用于承诺的慈善方向,这是要查账的。

这也就是本文开头,那位股东的疑问。说巴菲特一辈子没有卖出股票,但以后基金会必然要卖出,这可怎么办。

芒格调侃到,你如果只是担心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的人生可实在是太美好了。这问题我2秒钟就想到了答案:伯克希尔实施现金分红或者股票回购。

当然,任何制度都有钻空子的,的确也有富豪是想尽办法,将慈善基金会控制在自己手中。

由于基金的钱是可以做投资的,如果投资收益大于慈善开支(比如一年捐5%,但赚6%),这个基金会及名下财产就可能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上,成为自己的名利场或者经营舞台。

但这些行为的存在不应该成为污名化慈善捐赠的理由。

而且,类似于巴菲特这样的捐赠者,往往就为了避嫌这个,还额外承诺多少年之内要将基金全部资产捐完(即每年捐赠都远超法规要求的5%法规最低捐赠比例),解散基金——比如巴菲特大儿子霍华德·巴菲特掌管的基金就承诺2045年之前将所有资金全部花在慈善用途上,然后解散基金会。

2024年2月27日

伯涵:今天关于慈善免税的介绍非常详细,受教啦!

核心就是您说的,是税务局陪捐,而不是捐赠者从税务局捞油水。如果是出于私心,没有哪个富豪会蠢到为了规避最多50%的税,而捐掉90%以上的财富。

《庄子》里有个鸱得腐鼠的故事,说有只秃鹫捡到一只腐臭的老鼠,刚巧有只凤凰从它头上飞过,秃鹫很怕凤凰抢它的腐鼠,抬起头大声对着凤凰发出‘吓吓’的警告声。 

殊不知,这只凤凰是非高大青翠的梧桐不栖,非洁净鲜嫩的水果不食,非清凉甘甜的泉水不喝的。

大多数持“慈善避税论”的人,大概是觉得,我连捐1000块都心疼,巴菲特捐1000亿,那怎么可能呢?一定是假的。其实就是境界太低的缘故。

观霖:今天的知识非常的硬核,原来企业及个人的捐赠行为,往往伴随着税务局的陪捐,细想一下,确实如此。

而且细算之下,富豪的避税,其实也就避了慈善捐赠部分所对应的税收,但大体上,捐赠毫无疑问,是一种非常了不起和伟大的行为的,是值得称赞的、是一种道德高尚的行为!

佐渡:读过芒格推荐的《洛克菲勒传》,里面写到当时的美国民众也不理解,一个手段毒辣的垄断商人,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大慈善家呢?一定有阴谋。

其实洛克菲勒自始至终对上帝无比虔诚,晚年的捐赠就不必说了,他把壮大石油行业看作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

周明芃: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也提及:“赚钱是为了替上帝保管财富”的观点。

Mr.chen:很多人,总是拿着放大镜来观察富人的一举一动,指责他们“偷税漏税”,甚至“为富不仁”。

殊不知,富人的资产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富人对于社会的贡献,远比穷人大的多。

说到避税问题,很多人玩数字游戏,带节奏,对富人口诛笔伐。

一方面是,他们对于税金的规则不甚了了,另一方面,发表评论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交了多少税,做了多少贡献。

偷税漏税的人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为社会发展捐赠大量资产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的榜样。

大Free陈:税务局用陪着捐钱,来鼓励富豪捐赠;税务征收更加规范,让社会更加进步。

淡蓝:这个税制也成就了巴菲特不少并购事业。巴菲特收购的不少家族企业,对方之所以早早考虑以换股方式卖给伯克希尔,就是为了规避资本利得税以及减少遗产税。

高峰:感谢您对捐赠基金的科普。之前很多国内媒体,描述国外富豪捐赠的目的主要是避税,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有疑问。

人的道德水平与其财富值是成正比例的,一个人财富达到一定水平后,有能力也有期望能够帮助身边甚至更多五伦之外的人。

巴菲特现在有千亿身家,钱对他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现在巨额财富对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每年能够吸引几万人到奥马哈小镇,听他谈投资与人生大道。

杏坛路蓝猫:慈善捐赠的避税,富人做慈善捐赠,税务局一起陪捐。有些富人用企业进行慈善捐赠避税,避免的部分只是“慈善捐赠部分所对应的税收”。

网传的富人进行慈善捐赠就是把钱从左口袋转移到右口袋,从而减少交税。这种不过脑子的思想,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越富有的人越会有更大的格局,越贫穷的人越会斤斤计较。

人生,看待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思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勿做一个网络键盘侠。

樱远:富豪捐赠避税的传言早已有之,我等一直不明所以。

此等谣言对社会伤害不小,可以说严重打击了富人捐赠的积极性,受伤害的是急需帮助的弱者。

张五常教授指出慈善捐赠才是扶贫兜底的有效方式,去除富豪慈善捐赠的污名,倡导捐赠光荣目前看是十分必要的。

Pm:慈善捐助避税相关的知识,主要框架是:

1、慈善捐助背后的动力(宗教的力量、人格的力量、社会氛围的力量、税制设置的力量);

2、慈善捐助抵税和避税的规则(主要是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和

3、慈善捐助的基金资质和要求(非营利慈善基金)。

周明芃:财富再分配也是社会存在贫富的情况下能够依然维持稳定的一种手段,慈善作为回报社会一环,具备不可缺少的能力。

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社会,应该鼓励公民进行捐赠,税收减免也是一种方式。

就像唐师所说的那样:避税仅仅是慈善捐助部分不需要缴税,相当于税务局进行陪捐而已。最终的利润还是减少的,并不存在捐助人通过慈善捐助来逃税。

当然,也并不否认有人利用漏洞建立自己的家族基金会来变相逃税,但,任何一项制度都有漏洞,有漏洞并不是我们否定所有慈善的理由。

慈善捐助的污名化,来自于存在人性中的妒忌和媒体试图通过迎合大众制造爆款来吸引眼球。

对于这些言论,我们自己首先自己不要成为其中之一,其次,当作是愚蠢,一笑了之比较好。

2024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