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粥左罗 ,作者粥左罗主创团
粥左罗 .
新榜年度收藏价值公众号TOP10,90后北漂创业5年,白手起家持续逆袭,从月薪5K到资产千万,个人成长、新媒体专家,长期研究并实践“普通人如何在这个时代通过持续成长改变命运”,自媒体粉丝150万,做课程7年,学员15万。
来源:粥左罗 (ID:fangdushe520)
咱们今天的话题是:
如何做个会聊天的人。
01.
会聊天第一原则
少展示优越感
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我有个朋友,大学暑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在服装店做店员。
2017年时,他赶上风口,创业开了家公司,混得不错,年收入过百万。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商场约咖啡聊天, 聊完之后,我要买双鞋,他就跟我在商场里溜达了一下。
结果非常巧合的是,他遇到了之前的一个同事,我就听他俩聊天,听得我都一阵尴尬,他不怎么会聊天。
摘几句给大家看,比如:
刚遇见,那个同事问:你现在做什么呢?
朋友说: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呢,做XXX
然后朋友反问:你现在怎么还在做这个呢?
那个同事说:唉,这不是不知道干啥么,又瞎混了几年……
朋友说:你现在搬到哪边住了?
那个同事说:现在住的远,在XXX那边
朋友说:你怎么住那么远,每天上下班太累了吧……
那个同事说:还行还行,地铁挺方便的……
……
我俩关系挺好的嘛,所以后面出来后我就说,你刚才让人家一顿尴尬呀,结果他还没意识,我们俩就探讨了这个话题。
我说:你们俩当年都是一起做打工的,现在你发达了,本来人家就觉得有落差,所以你讲话的时候,就别着急展示你的优越感了。
比如,人家问你现在做什么,你一开口就生怕人家不知道你自己开公司了。
再比如,人家本来就住得远,所以, “每天上下班太远了” 应该是他跟你说,
而 “还行还行,地铁挺方便的” 应该是你对他说,现在倒好,你俩倒过来了。
小时候,爸妈说我是个“闷蛋”,亲戚朋友总说我“不爱说话”。
我老喜欢听他们讲,一方面我性格内向,另一方面是小时候有自卑的因素在里面。
因为这些,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会聊天的人,低情商的人。
后来我明白了,情商高低、会不会聊天,跟内向、外向没关系。
有的人内向,不爱主动找人聊天,但不代表你跟他聊天时不开心、不舒服。
有的人很外向,喜欢到处聊天,但这只是外向。
不代表跟他聊天的人都喜欢他,也不能代表他情商高,或许聊得越多,讨厌他的人越多。
什么叫会聊天?
我是个写作者,同时做多年新媒体,研究大众传播,别的懂的不多,但我懂一点人性。
从人性出发,所谓会聊天,归根结底就是:
自己少展示优越感,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只要你把这条根本原则记住,你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好的聊天对象。
02.
很多失败聊天
都是因为你耽误了别人的优越感
聊天→参与感/存在感/优越感
先不说“聊天”,先说说“发朋友圈”。
很多人发完朋友圈,手机揣兜里,但绝对不到5秒就掏出来,干嘛?
看有没有人给自己点赞。
如果10分钟了都没人赞,你删掉它的心都有了: 不被点赞的朋友圈,不值得存在。
甚至有人给你评论了,没点赞,你内心会想: 还不如不评论,给我点个赞呢。
看到很多点赞,其实是在完成对自己优越感的确认。
朋友圈发出来一个小时都没啥赞,你可能都产生自我怀疑了:我就这么没存在感么?
让别人注意到你,是对自己存在感的确认。
但社交媒体时代,你不发朋友圈,没人会特别注意你,不信你一周不发朋友圈试试,没几个人私信问你。
所以发朋友圈,其实是一种参与感的确认。
因此,通过对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分析,我们得出:人是在参与感中获得存在感,在存在感的增强中获得优越感。
现在,我们说回到聊天。
聊天,就是一种参与,每个人在聊天中获得参与感,增强存在感,确认优越感。
每个人都想在聊天中确认优越感,而优越感很难同高度并行,你优越感更强,一定会损害我的优越感,反之亦然。
所以,会聊天的人,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80%的失败聊天,是因为你耽误了别人的优越感。
讲清楚了这个底层逻辑,我们展开说说一些马上可以利用在生活中的聊天技巧:
03.
让对方多说一点
连说的权利都没有,哪还有优越感
两个人聊天,说话是一种权力。
不会聊天的人,总是把这种权力都吃到自己嘴里,然后再用滔滔不绝的话吐出来,以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我有个同学,每次跟他聊天,我喝水特别少,因为我不需要怎么说话。
他得要三杯水,因为他说起来就停不下来,每次我想说几句回应一下他,等得我啊——特别寂寞。
而且跟这样的朋友聊天,很没有节奏感,很没有推进感,更没有说话欲望。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点他还要讲多久才停下来,让你说。
别人跟他聊天,别说优越感了——会舒服么?会有聊天的愉悦感么?
你可能会说,别人可以打断他。
我告诉你,你可以打断他,但你说完之后,他会说一个“嗯”,这就是对你的全部回应,然后继续说自己的,跟你打断他的地方无缝连接。
所谓聊天,就是你说一点,我说一点。
会聊天的人,都懂得让对方多说一点,把说话的权力让渡给对方一些,否则别人连说话的权力都没有,哪还谈得上优越感。
毕竟,没有参与感,就没有存在感,没有存在感,何谈优越感。
04.
戒掉你的否定式口头禅
否定,就是在攻击别人的优越感
很多人聊天有个大忌,说话喜欢用否定时口头禅开头:
“不是……”
“不对……”
“不不不……”
这种口头禅是很恼人的——“不你妈啊!”——别人肯定心理会很不爽。
最不爽的是,很多人接下来说的话,并不是反对的,而只是补充了对方,或者提出了新的视角。
你丫根本没有反对别人,老把那些天然讨嫌的词挂在嘴上干嘛,这不是自己坑自己么。
另外,即便你真的有不同看法,也最好别一口一个“不对”。
你直接说自己的看法就好了,自然表达看法,不做对错评论。
有不同见解时,老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方,也不见得有多对吧。
真正会给对方优越感的聊天者,即便不认同对方,说话也是以“对……”
作为开头,然后再讲出自己的观点。
“对……”,这才是高段位的聊天口头禅。
给一件事下定义,做评价,谈看法,都是一个人的权利。
你一口一个“不对”,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权利,攻击别人的优越感,尤其是智力优越感。
05.
戒掉你的随便式口头禅
随便就是在漠视别人的优越感
怎么才有优越感?你感受到在别人那里,你是重要的。
这个很好理解,但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咱们等会去哪吃饭?——随便。
——咱们点点什么菜?——都行。
——我给你带杯咖啡,你喝什么?——无所谓。
——你觉得我这样穿衣服好不好看?——你开心就好。
这种随便式的口头禅,也是聊天的一大忌,你老这样说,对方会感觉到在你那里,他不重要,不被在意,不被尊重。
会聊天的人,都会处处给别人优越感,比如自己不想点菜,就说:
你比我懂吃,我不会点菜,你来选,我相信你。
06.
戒掉你的指令式语气
被人指使还何谈优越感
——你上楼的时候给我带杯星巴克。
——你上楼的时候帮我带杯星巴克,可以吗?
——麻烦你上楼的时候帮我带杯星巴克,辛苦啦。
——你上楼的时候,方便帮我带杯星巴克嘛?
请人帮忙,麻烦别人,都尽量不要用指令式语气,少用硬邦邦的陈述句。
指令的对立面,是商讨。
所以你要用商量的、探讨的、询问的语气和相应的语气词,多用“好吗”“你方便嘛”“可以嘛”“辛苦你啦”作为结语。
当然,很多时候帮一些忙,怎么都会帮。
不过,结果是一样的,心态却是不一样的,一种是不情不愿的,一种是心甘情愿的。
做一个会聊天的人,要时刻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损害别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优越感。
07.
如何才能自己少展示优越感
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是多数人的通病。
1.你有的,对方没有,少做展示。
比如你跟收入比你差的人聊天,别动不动就说你的鞋几千,你的包几万,有的人不仅说,还嫌不够。
比如一件衣服原价3000,其实是打五折1500买的,说的时候也是说3000买的,生怕优越感不够。
如果对方比较胖,你就别老说自己都快100斤了怎么办啊;
如果对方身高不高,你就别老说身高这个话题;
如果对方是农村的,你就尽量别谈农民工怎样怎样;
聊天的时候不能别人哪壶不开你就非提哪壶。
鲁豫采访周润发和发嫂时,就在网上被骂坏了。
大家都知道,周润发和发嫂结婚二十多年,没有儿女。
其实两人本来是有个孩子的,但怀孕7个月的时候夭折了,这件事对两人的打击很大,每每提起,发嫂还是不自主地留下伤心的泪水。
因为发嫂受孕率低,发哥心疼老婆,就没让老婆继续尝试生孩子。
如今发嫂虽然嘴上说释怀了,但你懂得,这种痛肯定不能随便提及。
鲁豫到好,一个采访,追问人家两口子三次孩子问题,竟然还问发嫂没有自己的孩子会不会遗憾。
开玩笑么问这种啥问题,说实话,当时我看着眼泪都出来了,发哥发嫂心里能不痛嘛!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次跟几个同学聊天,他们看了新闻在那聊大城市的农民 工,说有的农民工怎样怎样,穿得脏之类的。
我说:我爸就是农民工。
2.别人有,对方没有,给他台阶。
之前马云和王菲合作录制《功守道》主题曲《风清扬》,高晓松是制作人。
马云听完有预混的一版后,问高晓松:我的声音是不是稍微有一点点小啊?
高晓松是这么聊天的,他说:其实你跟王菲的声音比例是一样大的,但是她声音的穿透力确实比你强,这是没有办法的。
她是千锤百炼的歌手,稍微一发力,就已经超过了你,但我又不能把比例变得一边大一边小,这样的话整体就不平衡。
有些东西是老天爷赏饭吃,你练也练不了。
我说你就不要多想了,王菲唱歌,就跟你演讲一样,是老天爷赏的饭。
主动帮别人找台阶下,是聊天中的大智慧。
3.展示自己时,带点自嘲,夸下别人。
很多时候,你也不能不说自己的优点,否则你怎么展示自己。
但高手明白,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展示自己优势,在对方看来就是一种威胁存在,而展示优点时,加一点自嘲,顺便夸下别人,就会弱化攻击性。
比如黄渤拿到金马影帝,领奖时说:
记得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黄渤也考上电影学院了?现在的招收标准太松了吧?(全场爆笑);
后来呢,跟我们一帮帅哥美女同学去试镜,导演跟帅哥美女聊了很久,然后过来很礼貌地跟我说,诶,请问你是他们的经纪人吧?(爆笑);
后来还有一位长辈,知道我要演戏了然后跟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全场笑),看样我选对了(全场鼓掌)。
黄渤这个就很典型,
大家去参加颁奖典礼,你拿到影帝了,对也准备来拿影帝的明星来说,你已经损害了别人的优越感,所以他在领奖时就是满满的自嘲。
黄渤这种会聊天的人,我总结为:
你优秀到别人不能忽视你,你还优秀到别人不把你当作威胁存在。
黄渤和鲁豫在这方面真是个鲜明的对比:
黄渤参加《鲁豫有约》,鲁豫问他:你现在很火吧?
黄渤说:那肯定是火,你想都能坐在这儿跟鲁豫聊天了,那还不火吗?
4.别人辛苦制造优越感时,不要戳穿别人。
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给自己寻找优越感,你千万不要在别人辛苦制造优越感时,拆穿别人:
别人出来,穿着假名牌,背着山寨包,用着二手苹果手机,你是这方面专家,没错,你一眼能看穿,没错,但你不是非要说出来。
人家可能需要这个,暂时买不起,本来就挺那啥了,你还给人家戳穿,就为了显示你很专业么,你是很专业,同时也很傻X。
优越感对人来说,和吃饭、喝水、呼吸一样,是一种生存必需品。
一个人总要在一些地方找到优越感,不在这里,就在那里,一个任何优越感都没有的人,是会活不下去的。
别人在努力制造优越感时,你要学会看破不说破。
这才是真的会聊天,不吐不快,不是直率,而是没品。
吐槽别人时,不要把侮辱,当成调侃。
5.自己秀优越感时,记得你还有同行人。
第46届金马奖,黄渤和张家辉同时拿到影帝奖项,两个人同时上台,张家辉先说,黄渤后说。
张家辉拿到影帝很激动,太兴奋再加上普通话不太好,上台后一时语塞。
张家辉:呃……其实我……
黄渤见机行事,对张家辉说:其实,我经常看你的电影!(全场笑)
张家辉顿了下说:第一次到这个舞台……这个台上……
然后张家辉实在说不下去了,拍了拍黄渤,说:你先说,我再想想。
但黄渤接过话茬后,不是马上就说自己,而是先帮衬张家辉, 他说:
那不如我先替他说说吧,这个《证人》我看了,我觉得惊叹,没想到张家辉可以演得这么好。
因为我看过他演过好多的电影,我知道他一直很努力,像我一样(全场笑)。
黄渤会聊天绝对不是盖的,连主持人都忍不住说:黄渤你多说说自己吧。
如果你是领导,带下属出去见人或者吃饭,记得聊天时不要全程把他晾在那听,偶尔问一句:你怎么看?你觉得怎么样?等等。
重要的不是要他真的怎么回应,而是让你的下属意识到,你没有忽略他,相信我,他会感激你的。
总之,如果你有同行人,记得照顾到对方的优越感,别光顾着秀自己。